首页 > 建言献策 > 议政成果选登 > 促和谐 谋发展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发布源:三水区政协 2008-08-22
字体: 打印本页

民建三水区总支部委员会

    人才队伍是三水区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打造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我区“十一五”规划宏伟目标才能实现。
    
一、人才现状
    
(一)基本情况(详见附表1-3)
    
截止至2004年12月31日,我区共有人才总量为36892人,其中党政人才2436人;经营管理人才7262人;专业技术人才20923人;技能人才6271人。全区总人口40多万,其中从业人员约共26万,而人才总量不足4万,仅占我区总人口的9.22%、占从业人员的14.19%,人才相对拥有量和人才素质总体水平落后。同时,还存在高素质人才数量少,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数量增长慢等问题。例如,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人才和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明显偏低,仅占人才总量的15.5%和17.1%,而且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而产业部门相对缺乏。高级职称人才从1999年至2004年5年间才增加438人。
    
(二)主要成因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具深层次的。这里,我们仅从人才结构和人才供需关系上作些分析。
    
三水地域特征为南北长、东西短,东部紧贴广佛经济圈,发展潜力巨大。然而,由于产业规模不大,行业集聚度不高,工业园区远离西南城区,而且区内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利,使企业人才在学习和生活上处于驻园区难进城区也难的“两难”境地。我区目前的人才需求呈“纺锤式”特征,即对初、高级人才需求量大,对中级人才需求量少,表现为:
    
第一,对于初级人才需求量巨大,尤其是对于经过职业培训的初级人才需求迫切。近年,受民工荒的影响,我区初级人才缺口大,而现行的两所区属职业学校每年仅能提供毕业生1242人,而且有相当部分毕业生不在本地就业,其培训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第二,对于高级人才需求旺盛,但难以引进。由于三水处于珠三角边缘,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和周边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往往引得进却留不住。
    
第三,对于中级人才需求不足。我区的中级人才主要集中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如教育、卫生等机构的相关人才比较充实,而管理、法律、经济、技术类人才缺乏。由此反映出我区的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就业观念、求职渠道需要改进。
    
此外,我区在软环境方面长期认识不足,投入也不足。首先,在着力经营城市品牌,打造具有较高定位的城市形象上比顺德、南海等珠三角地区城市落后;第二,在将三水打造成为企业向往投资、人才向往居住的品牌型城市上,与现实要求尚有很大差距;第三,在关注外来人才,消除排外情绪,增强城市包容性问题上,仍存在较多的社会问题。
    
二、对策措施
    当前,我区正实施“十一五”规划,而十一五规划时期,是三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到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21%,人均GDP超8000美元;全区工业生产总值要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长2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35%以上。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需要调动各方力量,其中人才是关键。只有人才总量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相适应,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才能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实施科学规划,发展人才队伍
    以区人事局为牵头单位编制的《三水区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是一个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人才发展规划,是我区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工作领域,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政府花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凝聚各方力量加以实施。在实施人才战略中,我们要做到意识更超前、措施更灵活,力度更强实。要以《三水区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抓手,一步一脚印地抓好落实,抓出成效。
    
(二)打造强势产业,发展人才队伍
    人才是活资源,随产业而聚。人才能否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得好,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能够让他发挥专长,施展才干,开创事业的平台。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产业强市”路子,在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中狠抓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园区建设水平决定企业规模与档次,企业规模与档次决定人才的集聚与层次,所以对工业园区建设要大手笔、大气度。对招商引资要招大项目、招优质项目,这是一方面。另方面,加大产学研联动力度,要创新产学研模式,拓展产学研领域,提高产学研层次,为我区企业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及其专业人才提供实效性服务。工业园区要积极引进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这是人才聚集,激发人才创业,催生项目成长的科技型、创业型企业。对此,我们要有战略眼光。
    
(三)创新优越机制,发展人才队伍
    
机制是软环境、软实力。谁在这个问题上有突破、有创新,谁就能把握人才资源的主动权。
    
一要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尽快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建立和健全人才的培养、开发、吸引、使用的科学机制。目前需抓紧对新理工学校建设项目的上马,以及其他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总体规划与实施。人才市场是人才交流的重要阵地,是展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窗口,所以要高度重视人才市场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当前,我区尚欠缺集人才交流、人才培训、商业咨信等功能齐全,设备设施先进的上规模上档次的人才市场,对此,要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民间资本参与经营。
    
二要建立和完善绩效优先,待遇优厚,体现价值的激励机制。这一机制的实施当然在企业等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是人才激励的主体。同时,我们政府对此亦需有所为。要加大对用人单位的宣传力度,增强人才意识,指导和鼓励用人单位把人才激励制度的实施作为企业的自觉行动。此外,对人才可以试行政府津贴制,以此体现政府对人才的态度。
    
(四)优化人文环境,发展人才队伍
    
打造品牌三水,创造一流的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俗话也说,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这些话都揭示出一个真理,就是人才是有选择的,人才选择的关键不在人才本身,而在于我们的城市有没有魅力。所以打造品牌城市是最难做到的,却又必须要做到的。
    
1、加大城市建设力度,突出城市文化氛围。要在我区的西南城区建设一批能够代表三水特征的塑像或者城市雕塑,如佛山、深圳等城市一样,突出城市精神。
    
2、加大对基础性体育文化设施的投入。要建设上规模、高档次的图书馆和科技馆,增建一批各种运动项目设施与场馆。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文化、体育、康乐、资讯等公共服务产品。
    
3、加大宣传力度。当今社会,广播、电视的影响力十分巨大,我们要充分发挥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媒体的作用,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区的人才强区战略,全面、系统地宣传我区的人才政策,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识才、用才、惜才、成就人才的社会氛围。可以制作三水人才专题片,讲述人才在三水建功立业的成功经历。
    
4、加大城市包容度。三水要发展,没有外来人才、外来劳动力是难以实现的。要促进三水城市具有更大的包容度,首先必须推广普通话,而公务人员要严格要求,率先垂范。在电视粤语新闻里同时标示字幕,以方便外来人员观看、理解。其次,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各种活动来关注外来人才,关心外来人才,营造出共同创业,共同家园的社会氛围。
    
表1:我区现有四类人才学历层次分布及与1999年底人才情况比较

单位:人

学 历

2004年底人才总量

其 中

1999年底人才总量

同比

增长率

党政 人才

经营管理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

技能 人才

本科及以上

5711

690

1757

3264

 

2076

175%

专 科

11297

1302

2705

7178

112

5015

125%

中 专

13537

198

1980

8673

2686

6088

122%

高中及以下

6347

246

820

1808

3473

1121

466%

合   计

36892

2436

7262

20923

6271

14300

158%

(注:参考区人事局资料及《三水市人事人才“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

    表2:我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层次分布情况及与1999年底情况比较

单位:人

年 份

专业技术

人才总数

其 中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1999年底

11263

212

2726

8325

2004年底

20923

650

5648

14625

占当年人才总量%

56.7%

1.8%

15.3%

39.6%

五年间增加数

9660

438

2922

6300

同比增长率

86%

207%

107%

76%

(注:参考区人事局资料及《三水市人事人才“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
   
表3:我区现有三大产业人才分布情况

单位: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合 计

922

14459

21511

36892

(注:参考区人事局资料)

 

 

友情链接

Copyright© www.ss.gov.cn & www.sanshui.gov.cn 公安备案200304A0009 粤ICP备05101457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757-87783817 传真:075787734534 地址: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人民三路139号区政协楼

建议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本站,最佳分辩率144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