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实施后,我区投资热潮骤然转冷,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将直接影响到我区经济的高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区政协根据宋德平书记的指示,立即召开主席会议并成立专题小组,分头到各镇(街道、区)、中心科技园和有关部门、企业进行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各镇和部门对地价调整后尽管反应不一,但认识是理性的,态度是积极的,不少镇(街)和部门还着手研究了应变措施。下面,我们就新的土地政策出台后,如何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问题,提出如下八点建议:问题
一、土地要优整。新的土地价格出台后,我们曾设想全区可否实施对上统一七类地价,对内实施土地级差,重新划分不同类别,即根据各镇(街)的不同情况,参照南海、四会、高明等地的分类地价对外招商的办法,但据悉,省国土部门对此持反对态度。有鉴于此,我们唯有一方面,把这种设想暂时搁置起来,视往后形势的变化发展再商议;另方面,有必要在优整土地方面,也就是在土地的整合和优化方面做文章:(1)科学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各镇(街道、区)工业布局的变化,修编区、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各镇和农村集体工业用地,特别是中心科技工业园、大塘工业园的工业用地范围;(2)进一步摸清家底,充分掌握土地的分布、储备量、现有用地指标等情况,切实提高企业的用地率和土地使用率。各镇(街道、区)、工业园要把原土地出让价格所构成的因素进行分解分析,做到对土地的实际成本心中有数,然后根据本地的土地成本,设定一个基本地价,并配套相应的优惠措施,在七类基准地价的前提下,尽可能给投资者提供优惠,以降低其投资成本;(3)加大处置闲置土地的力度。对历史形成的闲置土地,根据不同的情况甄别处理,已供土地非因政府或司法部门的原因造成土地闲置的,须缴纳土地闲置费;已闲置超过两年的土地,既要缴纳闲置费,又要限期动工,逾期未动工建设的,按法律法规规定予以收回;属抵债闲置的土地,按照《关于加快金融机构抵债土地处置的若干意见》(粤国土资发[2004]73号)的规定,采取出售、收购、托管或调换等方式加快处置和利用,同时,要防止产生新的闲置土地;(4)加强土地市场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公开交易制度。推出工业用地时,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使投资者增强投资信心。
二、措施要优惠。就我区而言,一方面,要对各地的招商引资优惠措施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以避免各自为政和内耗现象的发生;另方面,采取积极的态度,重新制订有利于我区工业发展的招商引资优惠措施。比如:(1)在土地费用方面,可以红线范围计征,而公共设施占用地可免予征收;(2)对能兴建多层厂房的投资项目实施优惠措施,鼓励其少用地,用好地;(3)对行政性、经营性、服务性的收费属地方留成的,分别予以减免;(4)甄别不同的企业在税收减免、财政奖励及贴息贷款等方面予以优惠。(5)在森林公园内提供平价土地,建造外商尤其是台商邨等等。
三、服务要优质。根据我区的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四个环节的工作:一是镇、园对企业的贴身、诚信服务。从投资者实地考察、商务洽谈、立项办证、基建投产以至企业正常生产之后,均应有专人全程跟进,特别要兑现政府原有的承诺,并想方设法为企业排忧解难;二是“两个中心”,即区的行政服务中心和行政投诉中心,要加强行政服务和执法监督。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高效运作,为投资者提供强而有力的信心保障;三是经济主管部门和行政执法单位的提前介入和优质服务。使上述部门和单位把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而主动、自觉、超前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在这方面,建议区委区政府重点抓好区直部门中层及其以下办事人员和双管单位的服务意识及服务质量,并相应建立行之有效的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四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原有的区党政领导挂钩联系企业,特别是与纳税大户及规模以上企业主代表与区直职能部门负责人座谈对话制度,通过实施这些制度,使企业与政府之间知己知彼,双向互动。
四、环境要优良。三水具有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良好的大环境已基本形成。现在的问题在于工业园区的内部环境亟待改善。为此,建议在实施“七通一平”的基础上,专题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升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以增强园区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当前,至关重要的是通过园区内部的科学规划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做好公共设施的配套工作。除了要着手建设佛山一环北引接驳道路和西乐路外,园区软环境也要跟上,如社会治安、员工居住、公共交通、职工培训、医疗保健、户籍管理、子女入学、邮政电信、文化体育,乃至星级酒店等服务业的配套,为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条件,把三水工业园区打造成宜创业、宜发展、宜生活、宜工作的新型工业城。
五、结构要优化。据去年底统计,我区一、二、三产业的经济比重5.54 :66.32 :28.14 ,国地两税的构成为60%和40% 。这种状况表明,我区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分布不尽合理。因此,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工业土地价格调整对三水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区推进实施“东西两大板块”战略构想的必由之路。我们建议,在“十一五”规划期内,一方面,在确保农业稳步发展、坚决实施“工业强区”发展战略的同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并把它作为工业发展的必要补充和后续动力。另方面,突出“三大战场、两大中心”,即全力打造中心工业园、大塘工业园和以塑料机械和建材五金为主体的白坭工业园,并使之成为三水工业发展的三大战场,其中中心园区为主战场;与此同时,通过一定的倾斜政策和优惠措施,引导和支持西南街道(包括云东海旅游经济区)结合推进西南组团建设,建造以现代物流、商业贸易、房产建筑、旅业餐饮、旅游度假,以及金融、信息为重点发展的南部服务业中心;芦苞镇以旅游、康乐、饮食和宗教文化为重点,打造成我区北部的服务业中心。这样,“三大战场”与“两大中心”互相辉映、相得益彰,必能形成我区招商引资的合力优势。
六、项目要优选。即由原来的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目前,尽管我区可征用的指标土地储量尚有一万余亩,相比顺德、南海等区略占优势,但随着工业用地价格的调整和土地存量的逐步减少,如何进一步提高有限土地的利用率和容积率,是我们必须认真解决的新课题。实践表明,大凡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在投资上并非对土地价格纠缠不放,而更为注重的是投资环境。因此,我区招商引资在策略上,既要摘“星星”,更要攀“月亮”。我们建议,在逐步完善和优化招商引资综合体系的同时,分别就优劣良莠和轻重缓急,对那些有利于产业分布、产业集聚及高科技、大规模和外延发展前景广阔,以及对地方财政贡献大的项目,制订出招商目录和优惠政策索引,通过三水招商网和新闻发布会等方式渠道向世人公布。与此同时,继续组织专门力量,走出省门国门,走向中央部委,拉关系、招项目,力争更多的“月亮”落户三水。除此之外,对已引进但尚未上马的项目,尤其是优质项目,各地要竭尽全力,促其尽快竣工投产,并将成效大小作为今年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七、体制要优越。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必定有效地推进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由此做大做强工业园区。而在实施这一战略目标过程中,如何形成全区招商引资“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是在体制上需要尽快解决的又一新课题。我们建议,目前首先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区招商引资协调小组或领导小组,其办公室可设在经贸局。通过这个机构,及时妥善地处理各镇(街、)和工业园区之间在产业布局、项目引进、资源配置、政策措施、利益分配、职能权限、政绩考核等方面出现的关系问题;其次,在区经贸局建立“招商引资意向项目数据库”和“招商引资在谈项目数据库”,实现全区招商引资信息资源共享,借此推进区镇之间,园镇之间的招商引资联动。今后,各镇(街)、园区投资金额超过一千万美元,或与本地产业布局和产业聚集不相吻合的规模以上的项目,应及时报区经贸局备案,并提请区招商引资协调小组在全区范围内统筹安排,跟踪落实;此外,区政府宜突出重点,赋予区中心科技工业园区这个工业发展主战场一级政府的行政权限,并相应理顺该园区与乐平镇之间的权利关系,以促其更好地自主创新、自我壮大。
八、队伍要优秀。实践表明,招商引资的成效大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招商队伍的素质高低。目前,我区区、镇(园)两级招商引资队伍人数并不多,而高尖人才更显奇缺。为此,从长远角度来看,建议区镇两级把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招商引资队伍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一方面,要整合区内具有招商引资技能的人才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派到各镇(园)的招商引资第一线;另方面,支持和鼓励镇(园)根据各自的实际,以政府雇员的方式,高薪招聘诸如专业外语、商务洽谈、项目公关等方面的拔尖人才;此外,允许各地在明晰权、责、利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有功人员予以应有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总之,招商引资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土地价格的高低不是决定其成效大小的唯一因素。据此,我们要在土地价格调整的外部大环境下处变不乱,审时度势去分析目前我区招商引资各方面的优劣利弊,与时俱进地研究制订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在此基础上,适时召开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并通过一定的宣传造势,再来一次发动,使全区上下目标一致、同心同德,为推进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共同努力。
(此文以主席会议建议案三协[2007]3号文上送区委区政府。区长卢立湃作了重要批示:“政协的八点建议很好,切合我区的实际情况,请有关部门在工作中认真研究和借鉴”,区委书记、区人大主任宋德平也作了重要批示:“请转有关部门,按卢区的指示在工作中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