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言献策 > 议政成果选登 > 工业强区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培训 为工业强区提供人才支撑

发布源:三水区政协 2008-08-19
字体: 打印本页

(2005.7)三水区政协“工业强区”专题议政报告会材料之八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培训   为工业强区提供人才支撑

区政协文教体卫委员会、致公党三水小组

    建设工业强区,人才是关键。我区经济发展正在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形势喜人,但劳动者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区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成为推进工业强区战略的一大障碍。因此,调整人才教育培养策略,推进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使职业教育培训与工业强区建设同步发展,已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事情。
    
一、推进我区职业教育发展势在必行
    
我区现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共有在校学生3605人,其中工业中专(含技校)2538人,理工学校1067人。工业中专是全国首批“星火学校”、技工学校是全国重点技校,该校的校舍、设备设施仍需要充实完善。理工学校现有的场地、校舍、设备已无法再扩大发展。全区在校职业高中生3605人,普通高中生8236人,比例为4.4 :5.6。目前我区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已远远不适应全区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我区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亟需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提升劳动者的素质。
    
根据劳动部门统计,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我区总劳动力为233846人(农村劳动力122445人),初中文化以下55532人,占总劳动力的23.7%,高中(含中专、中技)61405人,占26.2%,大专文化24615人,占10.5%。全区高级技能924人,仅占总劳动力的0.39%,中级4978人,占2.1%,初级16593人,占7.8%,无等级21135人,占90.3.%。流入我区务工的人口中,绝大多数都是初中文化以下,文化素质很低。全区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更紧缺。全区人才结构与分布也不合理,许多转移落户到我区的企业都被迫到外地招聘人才。要扭转这种状况,必须加快发展我区职业教育。
    
(二)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大批农民面临失地转岗,急需通过职业培训寻找就业出路。
    
我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征用了大量农村土地,仅今年1—3月就新征土地1300多亩。大批农民因失地而转岗,而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就业所需的技术、技能。据最近劳动部门调查,我区农村劳动力中,73%是初中文化以下的,无任何技术等级的占90.6.%。由于文化素质低,他们只能从事脏、累、苦、险和低收入的产业(工种)。如果失地农民的转岗就业解决不好,必然影响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工业强区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各级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
    
(三)实施工业强区战略,需要源源不断的产业技术工人。
    
我区在大力整合工业资源,推进园区集约发展,打造示范性的工业园区,全区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到今年三月底,全区已签约未动工和在建的项目共368个,工业企业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8家,其中新增规模企业68家,从业人员一下子增加1.28万人,这使我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更加短缺,其中汽车配件、机械制造、化工塑料、金属制品等待业都急需招聘技术人才。据统计,到“十五”期末,我省中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缺口180万,其中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缺口100多万,“技工荒”已成为包括佛山在内的珠三角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我区人事部门2000年制定的“十五”和2015年人才规划,根据我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大势,提出到2015年,全区人才总量要达到37526人,其中2006—2015年,人才总量平均增长速度要达到6.75%以上,按目前我区经济发展势头看,人才总量还要更多些,增幅还要更大些,为此必须造大造强职业教育,加速人才培训。
    
二、我区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
    
有利条件——
    
⒈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大势所趋。国家、省、市都先后出台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相关决定和政策法规,从国家到各省市都要建设一批重点技校,扩大技校的招生规模,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逐步规范完善劳动预备、就业准入、录用职工、技工福利待遇等一系列制度。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全国已掀起了职业教育热潮,为职业教育造就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⒉ 我区职业教育与培训有一定基础,教学资源丰富。我区工业中专(技工学校)已有一定规模,有足够的场地扩大发展,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现有的两所职业学校与企业挂钩和与省内大专院校联合办学已有一定基础,多年来毕业生的推荐就业率均在95%以上。我区教育、劳动、组织人事等部门都担负了相应的成人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任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全区成人高校在校生877人,每年参加各类培训达18000多人次。
    
⒊ 我区工业发展明显提速,招商引资继续保持良好发展的势头,不少大中型企业相继落户我区,全区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型工业步伐加快,这不但大大增加了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还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了更多的实训基地。
    
存在问题——
    
⒈ 政府统筹力度不够,缺乏全区的统一培训规划。培训单位各打各算,以致造成资源分散,效益不高。
    
⒉ 办学方向仍不够明确。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观念不够强,以致职教和成人高等教育设置的专业与地方经济对接较少,远不适应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⒊ 办学、管理、保障等机制不健全,滞后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办学路子偏窄,推向市场不足,政府的经济负担还较重。社区职业教育和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开展较慢,相对以滞后。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经费、激励等保障机制尚欠健全完善,以致对职业教育培训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培训规模小、层次低。
    
三、相应对策和措施建设
    
我区招商引资迅猛发展,产业层次不断升级,职业教育与培训必须适度超前,才能更好地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服务。区委区政府以及各技校和培训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要抓好中等技术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要把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建设“教育强区”的大事来抓,加强宏观指导,落实各项措施,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
    
(一)启动人力资源积累工程。
    
工业强区建设,必须有人力资源支撑。人才培养培训,不能急功近利,要长短结合,长要夯实基础教育,短要抓好各类培训。
    
⒈ 夯实基础教育,巩固提高12年国民基础教育。我区于2000年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跨进了实施12年国民基础教育的行列,但对比发达地区,我区基础教育还相对落后,今后要着力抓好中小学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发展优质教育、培训提高师资等工作,同时与外地名校加强交流合作,联合办学,发展高水平初、高中,提高我区基础教育水平和知名度,吸引外商、外资到三水投资办学、办企业。还要根据我区工业强区建设需要,合理调整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招生比例,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比重,使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为本区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职业技术人才。
    
⒉ 整合成人教育资源,加大职业培训力度。(1)由政府协调教育、劳动、组织人事等职能部门,统一规划领导干部、公务员、职工、农民的学习教育和培训工作,并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整合现有成人教育资源,在中心城区成立一个成人教育培训中心或成人教育培训基地,把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成人教育培训工作统一起来,全面规划。(2)在农村,认真办好各镇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乐平镇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得较好,可辐射推广乐平的经验,办好其余各镇的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要与当地基础教育和工业园区紧密结合,实施资源共享,联合培训当地职工和农民。(3)要适应城市化和工业强区需要,加大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招生工作,扩大“两考”规模,使自学考试每年招考人数保持在8000—10000人科左右,成人高考招考人数保持在1000—1300人左右。通过加大宣传、加强指引、做好考前辅导等工作,提升“两考”规模和质量,大幅提高我区劳动者的学历层次。
    
⒊ 建立学习型政府,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人力资源积累和人才的集聚,都与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密切相关。必须加强政府部门(工业园区)中层领导和公务员的继续学习,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体系,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办事效率,为外资企业、内外客商营造更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为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创造更优越的条件,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人才集聚,加快工业强区建设。
    
⒋ 科学制定人才战略规划,建立人才库和人才信息网。在政府指导下,由人事局牵头,协调相关部门,邀请资深专家,从跨越式发展高度,根据工业强区需要,结合三水现有人才实际,科学制定新的人才战略规划,认真规划人才开发培训、引进任用、人力资源积累等工作,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人才积累提升之路。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全区人才库和人才信息网。各镇可借鉴白坭的经验,建立农民再就业人才库和农民再就业信息网。
    
(二)改革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办学和管理体制
    
⒈ 深化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改革。一是扩大办学规模。我区工业中专(技工学校)虽然初具名气,有环境佳、师资强的优势,但学校的容量已到了极点,建议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学校规模,增添先进设备,把该校办成高级技工学校,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现有理工学校的校舍、设备、环境相对较差,建议政府下决心选址另建,把它改造成我区另一所有一定规模的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还可与国内一些知名的职业技术院校联系,欢迎他们到三水办分校、分院,全面提升我区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和档次,为三水培养更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二是调整专业结构。区工业中专(技校)、理工学校要根据我区工业强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及工业园区现在和将来对人才的需求整合目前相同或相近的专业,科学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为我区汽配、电子、医药及医疗器械、金属加工、饮料等支柱产业以及新兴的优闲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培养产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要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是与企业对接办学。创新办学理念,充分依靠行业和企业办学,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发挥行业资源、技术、信息优势,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积极推进普通职校与企业对接,主动争取企业的“人才培养订单”,学校按企业需求,定向培养毕业生、代培技工,做到校企互补、互动、互教、互训,让学生到工厂、工业园区实习实践,参与新产品的开发试验,提高学生的成才和就业率。
    
⒉ 探索开展社区职业培训。在城区逐步创造条件建立社区教育培训中心(可先搞试点),以社区为载体,把职业培训延伸到社会。可根据社区辖内居民学习、就业需求,开展综合性培训或专业技术培训,更好地为全民创业服务。
    
⒊ 构建农村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平台。要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各镇要实施“三教统筹”,科学规划本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按照农村城市化的要求,确立农村教育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在农村初中试行职业预备教育和农民培训。当地政府的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联合为农民培训打造平台,以解决培训师资、实习场地等问题。
    
(三)建立完善职业培训保障机制
    ⒈ 制度保障。政府不但要统筹基础教育,还要统筹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尤其是青壮年农民的培训。要把职业培训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计划,真正摆上议事日程,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要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宏观管理与企事业直接管理相结合,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及社会化有机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体制。各级政府要加强这项工作的领导,加强督促检查,并把这项工作列入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实绩考核中去,确保工作落实,收到实效。
    
⒉ 经费保障。在政府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职业培训要走多形式办学、多渠道投入之路,逐步形成多元投入的良性机制。政府要调整投入结构,在考虑教育经费时,必须有职业培训的份额,并要不断增加职业培训专项经费。建立继续教育基金,重点为企业技术骨干进行新技术培训提供服务。要积极引导、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培训,减轻政府负担。各工业园区、企业都要在收益中划出一定资金培训员工,受培训职工可自负一点经费,减轻企业负担。
    
⒊ 激励机制。各级政府对配合学校或有关部门开展产教(产培)结合的企业,要适当减轻其税费,对带学、带培的师傅给予相应的补助,这有利于提高企业为教育或培训部门提供产教结合条件的积极性和带班师傅的积极性。相关部门或企业要尽可能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以鼓励学生和员工走技能成才之路,培养更多的产业技术人才。政府要认真总结职业教育培训的好经验,对搞得好的单位和企业给予表彰奖励。

 

 

友情链接

Copyright© www.ss.gov.cn & www.sanshui.gov.cn 公安备案200304A0009 粤ICP备05101457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757-87783817 传真:075787734534 地址: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人民三路139号区政协楼

建议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本站,最佳分辩率1440*900